各高校、科研机构及青年研究者:
为落实《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》中“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学术带头人”要求,国际易经文化传承协会正式启动2025年度青年学者培养计划。本计划聚焦易经智慧与前沿科学的交叉创新,现面向全球35岁以下研究者开放申报,具体事项公告如下:
一、计划背景与战略意义
在“十四五”科技创新规划收官之年,易经研究迎来三大时代机遇:
1. 技术革命驱动:量子计算(如IBM Quantum System Two)、人工智能大模型(GPT-5)为易学数理模型验证提供新工具;
2. 学科交叉深化: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“量子纠缠与东方哲学关联性研究”课题组;
3. 文化战略需求:全球15国已将《周易》纳入STEM教育体系(美、德、日等国试点[])。
本计划旨在构建“传统智慧-现代科学-未来技术”三元创新生态,培养兼具文化底蕴与科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。
二、资源配置
(一)重点支持方向
1. 基础理论突破
· 六十四卦拓扑结构与超弦理论M膜对应关系研究
· 基于量子退相干原理的“阴阳消长”数学模型构建
2. 技术创新应用
· 太极图卷积神经网络(TCNN)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
· 基于河洛数理的抗量子计算加密算法开发
3. 文化传播创新
· 甲骨文元宇宙展陈空间设计标准研究
· GPT-5大模型的《周易》注疏生成质量评估体系
三、申报流程与评审机制
(一)申报材料清单
1. 核心材料:
· 研究计划书(含技术路线图与伦理风险评估)
· 学术成果证明(附DOI编号或区块链存证哈希值)
2. 创新性佐证
· 预印本平台(如arXiv)上传记录
· 开源社区贡献证明(GitHub项目主页链接)
(二)四级评审流程
阶段:初筛、复评、终审、公示。
1.评审主体:AI评审系统、学科专家组、国际易经文化传承协会、公众监督。
2.考察重点:学术规范检测、创新点识别,理论可行性、跨学科价值,战略契合度、成果转化潜力,学术伦理合规性。
3.技术工具:华为云学术查重模型、虚拟答辩舱(VR场景)、CERN数据共享平台、官网公示系统。
(三)关键时间节点
· 申报开放:2025年4月15日
· 截止时间:2025年9月30日23:59(GMT+8)
· 结果公布:2025年12月1日
四、学术支持与成果转化
(一)全周期培养体系
1. 启航计划:入选者参与“易学-科学”双语写作训练营(牛津大学出版社合作)。
2. 攻坚支持:复杂计算任务可申请“天河三号”超算资源(天津中心配额)。
3. 产业对接:技术类成果优先入驻深圳河套科技园孵化器。
(二)成果权益分配
成果类型:理论成果、技术专利、文化IP。
1.知识产权归属:
理论成果:研究者70%+协会30%。
技术专利:研究者50%+协会30%+实验室20%。
文化IP:协会40%+研究者40%+公共基金20%。
2.商业化收益分成:
理论成果:学术出版收益全归研究者所有。
技术专利:首年收益免分成。
文化IP:用于甲骨文保护项目。
五、伦理规范与免责声明
1. 严禁将研究成果用于:
· 基因编辑人类胚胎(参照《赫尔辛基宣言》修订案)。
· 开发具有自主意识的AI系统(IEEE标准《伦理对齐设计指南》)。
2. 重大风险研究需通过协会伦理委员会审查(每月15日集中审议)。